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二期(112-116 年)計畫規劃

一、整體推動目標、策略與架構

112-116 年計畫本校聚焦「全才育成、教研創新與社會共善」目標,結合校務發 展方向,規劃四大主軸面向,致力推動教學創新精進、產學合作連結、提升高教公共 性(含括校務研究)與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推動架構如圖4。

about image

各面向第二期(112-116 年)推動規劃、績效指標及預期成效

主軸一 以人為度,社會共善計畫

  本主軸對應校務發展目標一(落實教學品質保證)、目標二(促進學生自我實踐)及 特色計畫目標三(實踐大學社會責任),並以SDG 2 消除飢餓、SDG 3 良好健康與福 祉、SDG 4 優質教育、SDG 5 性別平等、SDG 13 氣候行動及SDG 17 夥伴關係之永 續發展目標為主,兼及SDGs 他項目標,符應多元兼容議題。

  本校通識中心四大核心素養(溝通表達與問題解決、身心素質與美學素養、資訊 科技與媒體識讀、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協助學生定向扎根學習,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與對社會倫理處境的敏感度及洞察力,能關懷與服務他人,具備通文達理及終身學習 之能力,以達全人教育的目標。繼第一期著重以學生學習為主體,連結在地與接軌國 際,回應社會趨勢及產業需求的多元特色發展,本期計畫從立己出發到利他服務,整 合通識教育中心與永續發展辦公室資源,因應當前新課綱素養導向的多元型態與自 主學習需求,厚實通識課程的知識內涵,議題導向的批判思考與行動學習,同時,結 合本校推動大學社會責任的五大核心理念(在地關懷、培力共學、社區協力、健康樂 活、永續發展),強化健康照護人才認知彈性,並兼具人文關懷的實踐反思力,期以 成為臺灣醫護技職大學以人為本,與社會共善的典範學府。

分項1-1敘事溝通 國際視野
SDGs 對應目標:以校級6項為主,兼及他項目標,以符應通識多元議題。
執行策略 112-116年
分項/策略推動規劃
112-116年
績效指標及預期成效
1-1-A
具身敘事
溝通表達延續】
112-113年
■強化中文閱讀寫作能力
1.依興趣設定探索主題,完成2 篇反思寫作。
2.參與學校設定校際共享中文能力教材測驗或第三方認證
3.發展校際中文能力教材及檢測認證規準
■提升敘事溝通表達能力
1.自主選擇文化關懷的多元主題,應用多元策略,完成學習檔案。
2.辦理閱讀寫作及溝通表達工作坊及成效評估
114-116年
■深化中文閱讀寫作能力與內涵
1.依興趣設定探索主題,完成3 篇反思寫作。
2.參與學校設定校際共享中文能力教材測驗或第三方認證
3.發展校際中文能力教材及檢測認證規準
■發展並深化多元敘事溝通表達能力
1.自主選擇文化關懷的多元主題,應用多元策略,完成學習檔案。
2.辦理閱讀寫作及溝通表達工作坊及成效評估
112-113 年-強化基礎能力與認證
■強化中文閱讀寫作能力
1.大一學生自主設定探索主題,完成2 篇反思寫作及學習成效評估(質性)。
2.大一學生參與學校設定校際共享中文能力教材測驗或第三方認證人數達90%以上。
3.完成校際中文能力教材及檢測認證規準,並逐年增訂。
3-1.依據前測成績結果,後5%以及未達通過門檻,進行閱讀課後輔導,以讀書會等形式辦理。未通過反思寫作檢測者,進行反思寫作課後輔導。80%以上參加輔導課的學生成績進步10分。
■提升敘事溝通表達能力
1.學生興趣選項主題,完成至少1件溝通與表達之多元學習成果。
2.溝通力認證暨輔導機制評估每年辦理至少10場次閱讀寫作及溝通表達工作坊,核心能力提升、習得程度與應用能力達85%以上。
每年辦理1場敘事溝通與國際理解研討會、1場次敘事溝通與國際理解成果策展及學習回饋評估。
114-116年-深化溝通表達能力
■深化中文閱讀寫作能力與內涵
1.大一學生自主設定探索主題,完成3 篇反思寫作及學習成效評估(質性)。
2.大一學生參與學校設定校際共享中文能力教材測驗或第三方認證人數達95%以上。
3.完成校際中文能力教材及檢測認證規準,並85%以上參加輔導課的學生成績進步20%以上。
■發展並深化多元敘事溝通表達能力
1.學生興趣選項主題,完成至少1-2件以上溝通與表達之多元學習成果。
2.溝通力認證暨輔導機制評估每年辦理至少10場次閱讀寫作及溝通表達工作坊,核心能力提升、習得程度與應用能力達90%以上。
3.每年辦理1場敘事溝通與國際理解研討會、1場次敘事溝通與國際理解成果策展及學習回饋評估。
112-113年
■提升英文聽說讀寫能力
1.學生通過英文能力畢業門檻
2.英文證照輔導課程
3.英文分級輔導課程
4.辦理各項英文競賽及英文闖關遊戲
5.擴大英文自學平台
6.全校英文學習資源及學習成效評估
■發展ESP、EAP 課程
1.推動實務導向的ESP 課程教材教法
2.發展校際專業英文教材教法
114-116年
■提升英文聽說讀寫能力
1.學生通過英文能力畢業門檻
2.英文證照輔導課程
3.英文分級輔導課程
4.辦理各項英文競賽及英文闖關遊戲
5.擴大英文自學平台
6.全校英文學習資源及學習成效評估
■發展ESP、EAP 課程
1.推動實務導向的ESP 課程教材教法
2.發展校際專業英文教材教法
112-113 年
■提升英文聽說讀寫能力
1.10%以上大一學生分級教學後測成績可以進步CEFR 一級,85%大二以上學生通過畢業門檻。
2.80%學生參加英文證照成績平均可以進步50 分以上
3.推動英文A 班課後輔導,接受輔導學生70%學期成績平均可以達60 分。
4.辦理2 場英文競賽活動,有150 位以上學生參加。
5.90%以上大一學生可以完成線上平台模擬測驗和口說學習活動
6.完成一般英文和各系專業英文學習地圖
■發展ESP、EAP 課程
1.完成4 門線上微課程、每年ESP 課程修課人數至少30 人
2.每年辦理1 次ESP 課程教師增能工作坊
114-116 年
■提升英文聽說讀寫能力
1.將持續更新學生狀況,輔導學生能夠提升教學成果,90%大二以上學生通過畢業門檻。
2.85%學生參加英文證照成績平均可以進步50 分以上
3.推動英文A 班課後輔導,接受輔導學生70%學期成績平均可以達60 分。
4.辦理2 場英文競賽活動,有200 位以上學生參加。
5.90%以上大一學生可以完成線上平台模擬測驗和口說學習活動
6.完成一般英文和各系專業英文學習地圖
■發展ESP、EAP 課程
1.完成4 門線上微課程、每年ESP 課程修課人數至少30 人
2.每年辦理1 次ESP 課程教師增能工作坊
1-1-B
資訊轉譯
共享健康
【新增】
112-113年
■深化健康力認證
1.推動健康體適能認證
2.辦理名人課堂演講
■推動運動steam 課程
1.提升學生自主健康力學習
2.發展運動steam 課程
114-116年
■深化健康力認證
1.推動健康體適能認證
2.辦理名人課堂演講
■推動運動steam 課程
1.提升學生自主健康力學習
2.發展運動steam 課程
112-113 年
■深化健康力認證
1.50-70%大一學生通過健康體適能認證(基本體適能檢測、五千公尺跑走測試、游泳能力)、辦理健康力認證檢測輔導課程每年5 場次。完成健康力認證暨輔導機制評估。
2.每年辦理至少2 場次名人課堂演講及影響評估活動
■推動運動steam 課程
1.50-70%以上大一學生自主學習完成1 件個人簡易
運動計畫報告、50-70%以上大一學生自主學習完成1 件運動賽事評論報告。
2. 2 年完成1 門校際運動steam 課程,修課數至少50人。每年辦理1 場運動健康steam 課程工作坊
114-116年
1.每年辦理至少2-3 場次名人課堂演講及影響評估活動
2. 90%以上大一學生自主學習完成1-2 件個人簡易運動計畫報告、60-80%以上大一學生自主學習完成1 件運動賽事評論報告。
*各項指標之通過率:
112 年通過率達50%
113 年通過率達60%
114 年通過率達70%
115 年通過率達80%
116 年通過率達85%
112-113年
■深化數位力認證
1.提升學生資訊安全與倫理觀念
2.提升學生程式設計基本概念
3.提升雲端與電腦軟體應用基本技能
■健康科技資訊應用
1.開設1 門實務導向stem 課程
2.發展運用數位科技自主學習的能力
114-116年
■深化數位力認證
1.提升學生資訊安全與倫理觀念
2.提升學生程式設計基本概念
3.提升雲端與電腦軟體應用基本技能
■健康科技資訊應用
1.開設2 門實務導向stem 課程
2.發展運用數位科技自主學習的能力
3.發展數位力與健康力之多元結合技能
112-113 年
■深化數位力認證
1.95%以上大一學生完成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學術倫理6 小時修課證明。
2.建立數位力認證暨輔導機制;90%以上大一學生完成1 支具輸入、運算、判斷與輸出的 APP 程式。
3.95%以上大一學生依興趣設定探索主題,透過政府資料開放平臺蒐集資料、繪製1 份統計圖表、分析結果並簡報。
■發展程式語言微學程
1.辦理程式語言微學程教師增能工作坊2 場
2.辦理程式語言相關工作坊2 場次供學生學習
■健康科技資訊應用
1.開設1 門實務導向stem 課程,修課數至少50 人。
2.每年辦理資訊講座共計15 場次及成效評量、每年舉辦全校性2 場程式設計競賽及學習評量。
114-116年
1.開設2 門實務導向stem 課程,修課數至少100 人。
2.程式語言微學分學程114 學年度第2 學期上架
3.每年辦理資訊講座共計18 場次及成效評量、每年舉辦全校性2 場健康續航力程式設計競賽及學習評量。
分項1-2 人文創新,社會實踐
SDGs 對應目標:SDG 2、SDG 3、SDG 4、SDG 5、SDG 8、SDG 11、SDG 13、SDG 17
執行策略 112-116年
分項/策略推動規劃
112-116年
績效指標及預期成效
1-2-A
深耕在地
人文關懷
【深化】
112-113年
■深化社會實踐內涵,推動關懷力認證
1.提升學生自我了解與認同能力
2.提升學生認識在地與人文關懷
■照護自媒體Social TED 策展推動學生以社區議題為導向的關懷服務方案
114-116年
■結合通識與專業內涵,深化社會實踐教學效益
1.提升學生自我了解與認同能力
2.提升學生認識在地與人文關懷
■照護自媒體Social TED 策展推動學生以社區議題為導向的關懷服務方案
112-113 年
■深化社會實踐內涵,推動關懷力認證
1.90%以上大一學生完成1 份心理現象觀察記錄報告及學習回饋分析
2.建立關懷力認證暨輔導機制評估、90%以上大一學生完成1 份社區問題觀察報告及學習回饋分析。
■照護自媒體Social TED 策展
辦理自媒體Social TED 至少5 場次工作坊;學生至少完成2 份工作坊心得、一份Social TED 提案企劃書。
每年辦理1 場次校際人文關懷研討會、1 場次照護人文自媒體能力成果策展及學習成效評估。
114-116年
■結合通識與專業內涵,深化社會實踐教學效益
1. 90%以上學生,畢業前應完成關懷力,完成學生完成1份心理現象觀察記錄報告、1份社區問題問題觀察報告。
2. 依據通識教育中心制定「通識基本核心能力檢核標準及具體作法」-關懷力評量尺規,進行學習成效評估。
■照護自媒體Social TED 策展
1.辦理自媒體Social TED 至少5 場次工作坊;學生至少完成2 份工作坊心得、一份Social TED 提案企劃書。
2.每年辦理1場次校際人文關懷研討會、1場次照護人文自媒體能力成果策展及學習成效評估。
分項1-3 扶苗利他,永續共善
SDGs 對應目標:SDG 2、SDG 3、SDG 4、SDG 5、SDG 8、SDG 11、SDG 13、SDG 17
執行策略 112-116年
分項/策略推動規劃
112-116年
績效指標及預期成效
1-3-A
扶苗利他
公民參與
【延續】
112-113 年
■推動USR 課程
1.每年定期辦理USR 課程
2.每年定期辦理USR 校際教師社群
■發揮USR 精神及影響力
1.每年辦理USR 推廣活動暨影響評估
2.參加校外USR 評比競賽
114-116年
■推動USR 課程
1.每年定期辦理USR 課程
2.每年定期辦理USR 校際教師社群
■發揮USR 精神及影響力
1.每年辦理USR 推廣活動暨影響評估
2.參加校外USR 評比競賽
3.辦理參與公眾事務提案競賽,培植未來力。
112-113 年
■推動USR 課程
1.每年辦理2次USR 課程徵件計畫,至少15件。
2.每年辦理USR 校際教師社群補助計畫至少4案、每年辦理USR 課程暨種子計畫補助成果發表會。
■發揮USR 精神及影響力
1.每年辦理至少4場次USR 推廣活動暨影響評估
2.每年參加USR 校外評比競賽至少4 件。
114-116年
■推動USR 課程
1.每年辦理2次USR 課程徵件計畫,至少18件。
2.每年辦理USR 校際教師社群補助計畫至少6案、每年辦理USR 課程暨種子計畫補助成果發表會。
■發揮USR 精神及影響力
1.每年辦理至少5場次USR 推廣活動暨影響評估
2.每年參加USR 校外評比競賽至少6 件
1-3-B
校際共學
跨域聯盟
【延續】
112-113年
■發展USR 校際共學
1.辦理至少2場次USR 校際參訪見學活動
2.前瞻社會議題共學研究(高中端)
■驅動USR 跨域聯盟合作
辦理產官學USR 跨域合作活動
114-116年
■發展USR 校際共學
1.辦理至少2-3場次USR 校際參訪見學活動
2.前瞻社會議題共學研究(高中端)
■驅動USR 跨域聯盟合作
辦理產官學USR 跨域合作活動
112-113 年
■發展USR 校際共學
1.每年辦理至少1-2場次USR 校際參訪見學活動
2.前瞻社會議題課程教案每年至少5-6件
3.每年辦理1場次校際學生學習交流研習
■驅動USR 跨域聯盟合作
每年至少辦理2場次產官學USR 跨域聯盟合作活動
114-116年
■發展USR 校際共學
1.每年辦理至少2-3場次USR 校際參訪見學活動
2.前瞻社會議題課程教案每年至少8-10件
3.每年辦理2場次校際學生學習交流研習
■驅動USR 跨域聯盟合作
每年至少辦理2-3場次產官學USR 跨域聯盟合作活動
1-3-C
績效管理
永續發展
【延續】
112-113年
■強化USR 獎酬激勵策略
1.每年辦理校內USR 服務傑出獎勵甄選
2.擴大校內USR 影響力
■在地議題與教研產學
1.辦理在地論壇,盤點社區議題需求。
2.校內USR 教研產學成果評估與策略修正
3.推動USR 影響力評估
■永續發展成效評估
1.USR 與中長期校務永續發展的成果評估
2.長庚科大永續發展認證報告
114-116年
■強化USR 獎酬激勵策略
1.每年辦理校內USR 服務傑出獎勵甄選
2.擴大校內USR 影響力
■在地議題與教研產學
1.辦理在地論壇,盤點社區議題需求。
2.校內USR 教研產學成果評估與策略修正
3.推動USR 影響力評估
■永續發展成效評估
1.USR 與中長期校務永續發展的成果評估
2.長庚科大永續發展認證報告
3.發展永續校園韌性管理的機制
112-113 年
■強化USR 獎酬激勵策略
1.每年獎勵校內USR 服務傑出教師至少5-6名
2.每年辦理1場次USR 社會實踐研討會,至少6篇論文及教案。
■在地議題與教研產學
1.每年辦理在地論壇至少2次,綜整社區議題並提案實踐至少6件。
2.每年至少召開2次USR 與中長期校務永續發展的成果評估、2次USR 教研能量成果評估與策略修正。
3.每年至少辦理4場次推動影響力評估工作坊
■永續發展成效評估
1.每年辦理至少2場次USR 與中長期校務永續發展的成果評估
2.每年出版永續發展計畫書並完成認證報告
3.每年辦理1次永續發展報告書精進工作坊
114-116年
■強化USR 獎酬激勵策略
1.每年獎勵校內USR 服務傑出教師至少5-6名
2.每年辦理1場次USR 社會實踐研討會,至少8篇論文及教案。
■在地議題與教研產學
1.每年辦理在地論壇至少2次,綜整社區議題並提案實踐至少12件。
2.每年至少召開4場次USR 與中長期校務永續發展
的成果評估與USR 教研能量成果評估與策略修正。
3.每年至少辦理4場次推動影響力評估工作坊
■永續發展成效評估
1.每年辦理至少2-3場次USR 與中長期校務永續發展的成果評估
2.每年出版永續發展計畫書並完成認證報告
3.每年辦理1次永續發展報告書精進工作坊
4.每年辦理至少2次永續校園提案競賽

主軸二 教學創新,師生共進計畫

  本主軸對應校務發展目標一(落實教學品質保證)、目標二(促進學生自我實踐)及 目標三(提升國際移動競力)、目標四(加值產學研發鏈結),並呼應SDG 3 良好健康與 福祉、SDG 4 優質教育、SDG 5 性別平等、SDG 8 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及SDG 17 夥 伴關係之永續發展目標,推動以多元主題課程模式,建構微學分課程、學分學程、精 準照護AIoT、學院間跨域共授及共學,及課程鏈結三力(實作力、競賽力、證照力)等 課程及策略,並規劃一生一學程,培養學生跨域多元能力。於教師精進面,鼓勵教師 實證化教學成效(如教學實踐計畫),以增進教師成長及精進教學品質。另一方面,課 程融滲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推動各項創新教學策略(如VR 情境教學或TBL 等翻轉教室教學及EMI 課程),並發展各院級特色課程鏈結產業,以提升學生學習興 趣與成效為檢核教學與學習成效。於學生學習面,全校各系規劃及辦理情境學習技能 認證(如護理之OSCE),並鼓勵學生參與國內外競賽,以肯定學生之學習成就,亦將 以串聯就業特色課程推動類達人學苑人才培育。此外,計畫持續發展數位學習課程及 優化數位學習環境,以因應環境趨勢的變化。另外,規劃新生銜接課程、學習預警分 析應用與檢核、並輔以教學助理或同儕同伴,同時建構或推薦數位自主學習課程平台, 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含自主募課成為微學分課程),並強化其關鍵能力學習及輔導,亦 輔導學生通過國考或勞動部相關之證照,除協助學習困難之學生(如技優生)達無縫接 軌學習零落差外,亦加值學生之自學力。

分項2-1 跨域增能,厚植學習
SDGs 對應目標:SDG 3、SDG 4、SDG 8
執行策略 112-116年
分項/策略推動規劃
112-116年
績效指標及預期成效
2-1-A
跨域學習
多元增能
【深化】
112-113年
1.各系持續以專業知能規劃開設實作力之跨域微課程
2.推動學分學程(含校級創新創業微學程及榮譽學程),鼓勵學生運用校級資源自由選修,跨系、跨域培養第二專長,立足專業活用專長。
3.學院間跨系跨域共授(兩個領域教師共同授課)及共學(學生跨學院修課)
4.規劃一生一學程
114-116年
延續112-114年相關跨域課程並推動一生一學程
112-113年 1.鼓勵學生選修跨域微課程,每學年四技學生參與人數達1,000人以上。
2.112-113學年參與學程學生總人數增加40人以上,114學年度達1,000人。
3.每學年學院間跨系跨域共授教師達20人,學生選修跨系跨域共授教學課程人數達100人。
4.112學年度檢視及規劃各系學分學程,並完成課程外審並於113學年度推動入學新生一生一學程。
114-116年
114學年參與學程學生總人數達1,000人
115學年度達成四技入學生參與學程率100%
預計完成下列目標:
1.每學年新開跨域微課程1-2門,學生選修跨域微課程人數達1,000人以上。
2.115學年度跨學系共備教學,跨域共授課程數達20門,參與跨系共學課程學生達300人。
3.116學年度全校四技學生約2,500人已完成第二專長選擇,並進行能力培育。
112-113年
1.建立健康照護與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Things)跨域鏈結種子教師群
2.創新實作課程規劃融入AIoT 基礎概念
3.藉由跨域學習培養學生多元能力,如:問題解決力、合作力與實作力。
114-116年
1.持續深植跨域合作能力與實作力,並培養簡報製作及中、英文口說展演能力。
2.由種子教師帶領學生透過產品研發與產業界鏈結
112-113年
1.111年培訓4位跨域鏈結種子教師,112-113年每年新增2位教師加入種子教師群。
2.護理系二技創新實作課程111年有30位學生參與跨域交流,12位學生專題作品由跨校跨域合作完成設計,112-113年以每年增加10%學生參與跨校跨域交流。
114-116年
1.114-116年每年增加2組學生參與至少一項全國性競賽或專利申請。
2.透過業界參訪與業師(業界達人)共授,每組學生以簡報展演作品,學習與產業界對話並於設計作品融入產業需求。
3.透過校內選拔,參與或觀摩國際性AIoT照護相關競賽。
*課程融入AIoT 基礎概念,學習將人工智慧與健康照護結合,並透過跨校跨域培養多元能力,擴增參與競賽學生數至100人,
並鼓勵參加或觀摩國際創新競賽達30人,擴展學生之國際視野。
2-1-B
課程3+
厚植實力
【新增】
112-113年
1.各院系(所)規劃並推動實作力課程
2.各院系(所)規劃並推動競賽力課程
3.各院系(所)規劃並推動證照力之課程
114-116年
檢討112-114年計畫推動成效,並持續改善與推動具實作力、競賽力、證照力之課程。
112-113年
1.民生學院規劃4門、護理學院8門實作力課程
2.民生學院規劃4門、護理學院6門競賽力課程
3.民生學院規劃5門、護理學院8門證照力課程
114-116年
逐年改善,並增加具實作力、競賽力、證照力之課程1-3門。
*完成下列目標:
1.每學年四技畢業生取得證照數達該年級學生總人數90%以上
2.每年大學部學生參與競賽人數增加10%,取得全國性競賽獎者,增加3%。
分項2-2 實證精進,創新教學
SDGs 對應目標:SDG 4、SDG 5
執行策略 112-116年
分項/策略推動規劃
112-116年
績效指標及預期成效
2-2-A
教學實踐
精進品質
【延續】
112-113年
1.提升教師教學知能與品質
2.鼓勵教師教學創新
3. 輔導新進教師, 精進教學策略(mentorship)。
114-116年
1.此期藉由團隊力量精進教學策略,團隊成員共同發表文章或參與教學競賽,將創新教學實證化。
2.追蹤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執行成效,延續教學策略成果,並推廣至相關課程,全面落實教學創新。
112-113年
1.教師藉由參與教學策略相關活動,增進教學創新,每學年累計至少8小時。
2.辦理至少2場教學相關研討會/季。
3.111年教學實踐計畫提出56案申請案,通過率52%。112年申請案以每年2案逐年增長,且通過率能高於全國平均值以上。
4.經輔導的新進教師兩年內能提出相關精進教學品質計畫之申請。
114-116年
1.整合三校(長庚大學、明志科大與長庚科大)及其他學校教學資源,共同辦理教學知能研討會或教學觀摩。2.組成教學策略共研團隊,透過教學策略分享,提升教學研究量能,團隊至少一篇教學相關文章發表或參與教學型競賽。
*教師共組教學研究團隊,結合教學與研究,經由合作與分享達到創新教學實證化,累積教學實踐通過件數達100 件。
2-2-B
院級特色
創新教學
【深化】
112-116年
1.以院級為單位檢視及盤點SDGs 融入必修課程概況
2.建立SDGs 永續發展鏈結課程核心能力之系統平台
112-116年
1.112學年度完成SDGs 融入課程概況調查
2.規劃於113學年度各學院四技至少1門必修課程結合SDGs 指標進行學生課程教學,每學年增加1-2必、選修課程,結合SDGs 指標進行學生課程教學。
3.113學年計有30位教師進行SDGs 課程融滲教學,每學年增加10%教師參與教學。
*擬完成下列目標:
1.學年課程融滲SDGs 教育課程數增加3門以上。
2.每學年學生選修SDGs 融滲教學課程學生數達1,000人
112-113年
1.各院系(所)規劃並推動多元創新教學策略課程
2.激發學習投入,提升學習成效。
114-116年
延續112-113年計畫推動,此期著重於跨域整合教師創新教學策略,達成課群合作,共同建構課群創新教學整合的運作模式。
112-113年
1.護理學院規劃8門課程、民生學院規劃4門課程,執行多元創新教學策略課程。
2.多元創新教學策略課程,課程評量平均達4.0分以上。
114-116年
逐年改善,並增加具多元創新教學之課程1-3門。
*預計累積課程數至少達90門。
112-113年
1.逐年增加全英文授課科目,以及每年一門通識課程多語言學習科目。
2.開設4門微學分課程以及開設ESP 課程
3.辦理教師EMI 的培訓課程,逐年增加教師人數。
4.增聘外籍師資或符合授EMI 師資
114-116年
1.增聘外籍師資或符合授EMI 師資
2.增設不同自學資源或學習平台
3.擴建校園英語學習環境
112-113年
1.112年英文課程數全英文授課比率達45%,逐年增加10%。
2.開設ESP 課程:112年幼保系-幼保英文、113年保營系-餐飲英文。
3.112年45位、113年50位教師完成EMI 的培訓課程。
114-116年
1. 114年55位教師完成EMI 的培訓課程,並持續聘任外籍專業教師(英文能力達B2或C1程度教師),或是有多年國外教學經驗的專業教師1位。
2.提供自學資源學習平台或線上學習英語對話課程,提供60位種子教師利用。
3.課程數逐年增加5%,完成EMI 培訓課教師全校達60位以上。
分項2-3 學習認證,就業增能
SDGs 對應目標:SDG 3、SDG 4、SDG 17
執行策略 112-116年
分項/策略推動規劃
112-116年
績效指標及預期成效
2-3-A
情境學習
技能認證
【延續】
112-113年
1.推動能力為導向之學習成效評量,以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SCE)總結評量認證學生專業課程學習力,強化學生之就業力。
2.持續規劃各系舉辦實習前的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SCE),並拔擢優秀學生參加全國性競賽。
114-116年
1.持續深化並累積考試經驗,優化及發展新考題。
2.規劃跨域工作坊,引入外部資源提升教師撰寫考題,分析考題的能力。
112-113年
1-1.各系任一學制最後一哩實習前參加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SCE)之學生人數達80%以上。
1-2.參加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SCE)之學生,考試通過率達80%。1-3.參與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SCE)培訓教師人數各系達40%
2. 全校至少10隊參與各專業類科全國技能競賽
114-116年
1-1.各系學生在最後一哩實習前,參加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SCE)之學生人數達100%。
1-2.參加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SCE)之學生,考試通過率達90%。
1-3.參與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SCE)培訓教師人數各系累計達70%
1-4.全校至少12隊參與各專業類科全國技能競賽
2.各系每學年發展或修改一例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SCE)新考題
*綜整歷年考題構面與分析學生OSCE 評量結果,做為調整課程核心能力的依據,達到技能學習與認證之可信度。
2-3-B
產學合作
達人培育
【新增】
112-113年
1.模組課程,增進就業量能。
2.課程結合產(企)業共同教學,攜手培育產業人才,銜接就業。
114-116年
延續112-113年計畫推動,實現「學以致用-畢業即就業」。
112-113年
1.銜接就業課程:
(1)民生學院各系規劃4-6門就業模組課程
(2)護理學院規劃4-6門就業課程,以二技護理系為例,結合必修「成人護理案例評析」、「基礎醫學臨床應用」課程及每一領域(內外科護理、急重症護理、婦幼護理、社區精神長照)等「興趣選項模組」或「臨床實作模組」組課程,模組鏈結所屬領域實務場域實習,增進學生學以致用成效,於畢業後得以無縫接軌職場。
2.各系規劃與產業共授1-2門課程,攜手培育產業人才,銜接就業。
114-116年
申請教育部產業學院計畫
*預計每學年有200名學生因模組學習與產業實作課程至合作產(企)業就職
分項2-4 學習自主,多元輔導
SDGs 對應目標:SDG 3、SDG 4、SDG 17
執行策略 112-116年
分項/策略推動規劃
112-116年
績效指標及預期成效
2-4-A
學習輔導
無縫接軌
【延續】
112-116年
1.開設「學前專業第一哩微課程」,並輔導學生修習。
2.開設「學前英文第一哩微課程」,並輔導學生修習。
1.系課程委員會通過開設8門專業「學前專業第一哩微課程」含:基礎生理學概論、基礎營養銜接、認識幼保班等計7門課程,修課學生總人數達1,000人。
2.通識教育中心課程委員會通過開設4門專業「學前英文第一哩微課程」,通過課程審議,且英語聽與說基礎班、英語寫作基礎班、英語閱讀基礎班,修課學生總人數達1,000人。
*使新生順利接軌大學學習課程,建構新生優學園,第一哩微課程,讓新生體驗與認識所選系的專業課程及補強英文基礎能力,達成建構新生的基礎力。
112-113年
1.落實學生學習預警與輔導機制,檢核學生學習狀況,提供教學單位學生學習預警及輔導相關實證數據分析,做為規劃學生學習輔導策略之依據。2.以辦理競賽方式,使本校學生瞭解「長庚六藝」與各系系級核心能力的對應關係、各項驗證指標內容與標準及檢核期程,提升自主檢核率及達成率。
114-116年1.擴充學生「長庚六藝」、學習預警與輔導相關系統,強化學生之學習輔導與成效追蹤,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並規劃建立學生於六藝系統中自我檢視其畢業條件達成狀態。
2.依據各系提供的檢核時程按進度追蹤「長庚六藝」各項驗證指標內容與達成率。
112-113年
1.提升學習成效改善率達80%以上(提升學習成效改善率=該學年度學習成效有改善之學生數/該學年度學習成效不佳之學生總數*100%)。
2.在校生於畢業時長庚六藝達成率達99%以上
114-116年
1.提升學習成效改善率達85%以上。
2.在校生於畢業時長庚六藝達成率達99%以上
*藉此以適時教學檢視,落實課業成效輔導追蹤,提升學習成效改善率。
112-113年
1.依協助教學之功能類別遴選適任教學助理(TA)協助教師授課,並優化與落實教學助理的角色與功能。
2.配合數位化教學重於教學助理數位能力(如Webex 教學、影片剪輯後製)的課程訓練串連教與學雙向交流。
114-116年
延續112-113年計畫推動,持續辦理教學助理培訓加值計畫,增進軟實力。
112年度完成260案教學助理聘任,參與課程數佔總課程數比例達35%。至114年完成265案教學助理聘任,參與課程數佔總課程數比例達37%。
114-116年
1. 推動教學助理加值計畫2.0 , 演進至「Webex & E-Campus」、「影片剪輯後製」等2.0版「以軟實力為核心」之培訓課程。
2.至115年度完成270案教學助理聘任,參與課程數佔總課程比例達38%。
*藉由教學助理的訓練及參與課程(擬達40%以上),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2-4-B
自主學習
能力加值
【深化】
112-116年
1.優化全校數位化教學環境,提升教學成效,翻轉學生學習型態。
2.推動校級數位學習課程輔導種子教師,協助各系(所)輔導教師進行數位化遠距課程認證申請。
3.推動專業課程及英文課程全線上教學攝錄,提供學生課後自主學習。
4.成立數位化遠距教學認證社群
112-116年
1.持續每年增建3-4間數位化教學環境,提供教師完善數位化教學環境。
2.校級數位學習課程輔導種子教師達8人,每學年度通過數位化認證課程1-2門。
3.112學年度各系完成1門必修專業課程全線上教學攝錄。通識教育中心完成2門必修英文課程線上教學攝錄,提供學生課後自主學習。
4.成立1個數位化遠距教學認證社群,參與教師數達20人。
*藉此分項持續提升數位化教學課程與環境,讓同學得以課後重複學習,以提升學習成效。
112-113年
1.112-114結合校務研究資料內容持續追蹤學習成效調查,充分掌握學生學習成效。 2-1.邀請教師擔任課後輔導顧問師,開設輔導課程,提供學生多元課程諮詢與輔導模式。
2-2.強化關鍵能力輔助學習及輔導,依據教務系統將學生學習較困難之科目(不及格科目),例如:化學、生化、解剖生理學、微免學,或實作、實驗課程、技優領航學生之輔導及學習困難學生進行課後輔導。3.階段性推動自主募課計畫2.0,於112學年度規劃自主募課微學分課程,並持續推動跨域微課程,提升學生自主及跨域能力附加價值。
114-116年
1.結合校務研究中心以縱貫性資料分析,以瞭解學生學習需求與特質。
2.階段性推動自主募課計畫3.0,培養學生建構自我調整學習歷程思維,期許於114學年度自主募課微學分課程,規劃更多元學習議題,提升跨域能力。
3.開設課後輔導課程,鼓勵學生自我評估學習弱點主動加強及運用校際資源自主學習。
112-113年
1.將調查研究分析結果回饋於教學,及相關學習活動推展之依據。
2.112學年度開設20門課後輔導課程,或接受輔導人次達700人次。參與課後輔導學生輔導後總成績對應及格科目增加或達95%以上。
3.各系規劃至少1門自主募課微學分課程
114-116年
1.將調查研究分析結果回饋於教學,及相關學習活動推展之依據。
2.自主募課微學分課程,規劃更多元學習議題,每年新增1-2門。
3.開設之輔導課程中,運用校際資源達2門課程。
*使學期成績不及格之學生中的95%學生接受學習診斷與學習輔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及課程學習通過率,並順利完成學業。
112-113年
1.辦理各系考照輔導班
2.辦理考試技巧及應注意事項說明會
3.辦理考前密集加強班及各術科模擬考試
114-116年
1.辦理學科加強班,前次未通過者續期參加證照輔導班。
2.請教師協助拍攝操作技巧與注意事項影片,放置E-campus 中供學生隨時複習。
112-113年
1.辦理各系考照輔導班:
(1)保營系每學年學生參與人數達65人以上,保營系營養師國考及格率達16%以上(近三年全國平均及格率)。
(2)幼保系每學年學生參與人數達50人以上,幼保系保母人員技術士通過率達75%以上。
(3)妝品系每學年學生參與人數達50人以上,妝品系美容乙級技術士通過率達75%以上。
2.護理系辦理考試技巧及應注意事項說明會,每學年考照輔導說明會2場、共計500人次,執照考說明會1場、50人次,學長姐分享會1場、180人次,自主學習達人4次、共計120人次。
3.辦理考前加強班及各術科模擬考試:
(1)保營系每學年學生參與人數達65人以上,保營系營養師國考及格率達16%以上(近三年全國平均及格率)。
(2)幼保系每學年學生參與人數達50人以上,幼保系保母人員技術士通過率達75%以上。
(3)妝品系每學年學生參與人數達50人以上,妝品系美容乙級技術士通過率達75%以上。
(4)護理系每學年夜間溫書班720人次、期中/期末考複習課600人次、國考複習課960人次、考前衝刺班2,240人次。各術科模擬考試:每學年基礎醫學知識大 會考500人次,模擬考3場、1,500共計人次。護理師國考及格率達88%以上(近5年學校平均錄取率86.24%)。
(5)呼照系每學年學生參與人數達40人以上,呼吸治療師國考通過率達65%以上(近5年全國平均錄取率64 %)。
114-116年
1.保營系營養師國考通過率達全國平均及格率
2.幼保系保母人員技術士通過率達80%以上
3.妝品系美容乙級技術士通過率達85%以上
4.護理系護理師國考及格率達89%以上
5.呼照系呼吸治療師國考通過率達全國平均錄取率65%
*藉此分項策略以增進本校學生考取國家考試證照的能力,及提升學生專業實務技術能力。

主軸三 產學國際,雙軌加乘計畫

3-1 產學鏈結,優勢拓展

  對應校務發展目標四,加值產學研發鏈結,並呼應SDG 3 健康與福祉之永續發 展目標,本校以「健康照護」為特色之實務型研究為本校研究發展之主軸,建置5 個 研究中心,包括:「臨床技能中心」、「慢性疾病暨健康促進研究中心」和「高齡暨 長期照護研究中心」,及「食品暨化妝品安全研究中心」及「中草藥研究中心」。學 校透過健全獎勵與補助機制,激勵與支持教師從事產學合作,積極促進產學資源鏈結, 建立與擴展產學策略結盟,以達推廣研發成果與促進產學合作之質與量穩定成長。本 計畫包含二個執行策略,分別為3-1-A 研究中心特色精煉與國際接軌,及3-1-B 友善 產學與智財成長環境,每項策略都對應的評價指標,植基於研究中心特色精煉,推動 學校產學合作之機制,藉此提升產學合作之成效、智慧財產成果及其應用,並鼓勵師 生研發成果商品化,強化技術移轉成效。

3-2 國交化育,競力永續

  以提升學生與教師國際移動力為主,乃對應校務發展目標三提升國際移動競力, 並呼應SDG 4 優質教育和SDG 17 夥伴關係之永續發展目標,達到國家培育健康照護產業之國際專才之目標。

分項3-1 產學鏈結,優勢拓展
SDGs 對應目標:SDG 3
執行策略 112-116年
分項/策略推動規劃
112-116年
績效指標及預期成效
3-1-A
特色精煉
國際接軌
【新增】
112-113年
1.研究中心研發特色推廣/參展
2.與國際標竿研究中心交流/合作
114-116年
1.研究中心研發特色推廣/參展
2.與國際標竿研究中心交流/合作
112-113年
1.研究中心研發特色參展每年1項
2.與國際標竿研究中心交流/合作每年一場
3.學校承接30萬元以上產學計畫案件數,每年成長10%。
4.學校承接30萬元以上產學計畫金額,每年成長5%。
114-116年
1.研究中心研發特色參展每年21項
2.與國際標竿研究中心交流/合作每年2場
3.學校承接30萬元以上產學計畫案件數,每年成長12%。
4.學校承接30萬元以上產學計畫金額,每年成長8%。
3-1-B
友善產學
智財環境
【延續】
112-113年
1.執行與修正親產學環境相關機制
2.執行與修正友善智財成長相關機制
3.推動研發成果商品化
114-116年
1.執行與修正親產學環境相關機制
2.執行與修正友善智財成長相關機制
3.推動研發成果商品化
112-113年
1.研發成果商品化每年2項
2.學校教師專利件數,每年成長5%。
3.學校技術移轉金額,每年成長5%。
4.學校技術移轉件數,每年成長5%。
114-116年
1.研發成果商品化每年3項。
2.學校教師專利件數,每年成長5%。
3.學校技術移轉金額,每年成長5%。
4.學校技術移轉件數,每年成長5%。

主軸四 安心就學,智慧辦學計畫

  本主軸對應校務發展目標二(促進學生自我實現)及目標六(完善校務,永續機制), 並呼應SDG 3 良好健康與福祉、SDG 4 優質教育、SDG 5 性別平等之永續發展目標。 本校以「健康照護」為發展主軸,畢業後服務的對象以「人」為主,因此培育全體學生 具專業知能暨身心健康的特質為本校的主要任務,並以「安心就學,智慧辦學」為主 軸理念,啟航新生第一哩路,透過同儕身心健康互助網絡實踐健康生活、透過就學協 助輔導平台提供客製化輔導及完成E 化學習診斷系統、運用UCAN 探索職涯方向自 我實踐,選讀跨域微學分課程厚植學生就業能力與競力。

  為避免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標籤化及促進與一般學生的良性競爭,達到相互成 長目的,於本主軸中,規劃「安心就學,智慧辦學計畫」,提供全體學生(含經濟或文 化不利學生)身心健康、學習輔導及就業增能系列輔導策略,協助學生於學習過程中 能了解自己、確認職涯方向、畢業後能勝任健康照護的工作。針對經文不利學生之客 製化安心就學方案,於本計畫之附錄一及二規劃及執行。其中,學校投入經文不利學 生經費,除以學雜費收入提供經文利學生之各類獎、助學金及工讀及住宿補助,提撥 金額截至112/5/22 已累積1 億2,122 萬元以上;亦透過爭取校內外超過993 萬元經費 挹注(含教育部補助「高教深耕計畫之附錄一、附錄二」經費及「身心障礙學生輔導」 經費)。

分項4-1 安心向學,攜手圓夢
SDGs 對應目標:SDG 3、SDG 4、SDG 5、SDG 17
執行策略 112-116年
分項/策略推動規劃
112-116年
績效指標及預期成效
4-1-A
多元鍛造,自我實現
【新增】
112-113年:
1.啟航新生第一哩路,結合虛擬實境VR 及同儕輔導模式,介入「新生營隊」、「書院迎新」、「溫馨家族」,以及「一生一社團」等方案,協助新生融入校園生活及探索職涯徑路,以提升大學生幸福感及就學穩定度。
2.結合書院自主學習模式,進行多項身心健康促進方案,透過建置全方位心理安全防護網,建立具幸福感的友善校園氛圍,實踐健康生活。
3.延續「跨域領導力微學分課程」基礎,建構國際宜動力之「國際志工」跨領域軟實力課程,並連結校外第三方認證團 體,培育社團經營師」、校園性健康「性健康大使」及「校園心理健康天使」三項專業認證。
114-116年:
1.滾動式修正新生定向輔導方案,加入SDGs 永續指標,並將健康、外語、文化或科技等能力的學習融入宿舍生活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社群之深度及廣度,達到就學穩定。
2.建構同儕互助志工分級制度,並建立分級專業能力與服務範圍,形成縝密同儕身心健康互助網絡,實踐身心健康生活的校園。
3.進行「國際志工培育微學分課程」,完成「國際志工服務實踐方案」,提升學生國際移動力。
112-113年:
1.維持學生就學穩定率達95%以上
2.大學生幸福感問卷後測高於前測20%
3-1.各項軟實力認證通過率達80%以上
3-2.領導力問卷平均分數達4分以上(逐年提升0.1分)
3-3.完成「國際志工微學分課程」規劃及外審
3-4.軟實力培訓校內、外實踐每年1案
114-116年:
1.維持或提升學生就學穩定95%以上
2.大學生幸福感問卷後測高於前測20%
3-1.各項軟實力認證通過率達90%以上
3-2.領導力問卷平均分數達4分以上
3-3.「國際志工服務」至少一案
3-4.軟實力培訓校內(外)實踐每年2案(114年)、3案
(115年-116年)
*總結性成效 1.維持學生就學穩定率達95%以上
2.參加方案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提升20%
3.參加方案大學生領導力提升20%
4-1-B
完善輔導,
學習無礙
【深化】
112-113年:
1.為完善經濟不利生的輔導,學校建立「就學協助輔導平台」供學生線上申請各項獎助金、提出個人輔導需求及了解各 項輔導活動訊息。
2.透過E 化學習診斷系統,讓學生在課業、生活及人際關係等面臨問題時,能及時安排客製化輔導機制,且依據其評估需求,安排適任之學習輔導或心靈成長專責老師,給予進行一對一個別輔導;導師亦可從輔導平台了解經濟不利學生對 生活或學習的需求,給予協助或轉介輔導,使其能安心就學。
3.鼓勵經文不利學生多參加各項國際交流、國外參訪及學習活動,占參與海外學習總人數至少達 1/10為目標。
114-116年:
滾動式修正檢視其學生輔導後的情形,並分析結果,來改善其他個案輔導的成效,使其皆能安心就學,順利就業。
112-113年:
1.112年完成建置就學協助輔導平台,完成E 化學習診斷系統。
2-1.本校輔導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的量化指標基準值,為相較前學年度學業成績的年級排名百分比均能逐年進步0.8%。
2-2.維持或提升經文不利學生就學穩定率達95%以上
114-116年:
1.維護就學協助輔導平台,優化E 化學習診斷系統。
2-1.本校輔導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的量化指標基準值,為相較前學年度學業成績的年級排名百分比均能逐年進步0.8%。
2-2.維持或提升經文不利學生就學穩定率達95%以上
*總結性成效
維持或提升經文不利學生就學穩定率達95%以上
4-1-C
職涯進路,
就業增能
【深化】
112-113年:
1.透過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進行新生職涯探索與自我瞭解前測,並於四年級進行UCAN 後測,透過比較前後測資料進行自我能力盤點。
2.辦理「職業適性診斷測驗與輔導」,依據檢測分析結果,進行客製化職涯進路規劃、履歷撰寫輔導等方案。
114-116年:
以PDCA 滾動式修正職涯輔導,並持續推動職涯成長系列活動,提供職涯達人認證方案。
112-113年:
1.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四技新生UCAN 參與比率達90%)
2.維持或持續提升學生高就業率達90%以上
114-116年:
1.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四技新生UCAN 參與比率達95%)
2. 維持提升學生高就業率達90.5% (114 年) 、91%(115年)、92%(116年)以上
*總結性成效
維持學生高就業率達90%以上
分項4-2 精進校務,教學品保
SDGs 對應目標:SDG 4、SDG 5、SDG 17
執行策略 112-116年
分項/策略推動規劃
112-116年
績效指標及預期成效
4-2-A
校務資訊,
透明公開
【深化】
112-113年:
培育各行政及學術單位的種子成員,將IR 思維導入各單位並能及時掌握數據進行決策。
114-116年:
校務研究中心依業務的推動及各單位落實的狀況,滾動調整校務研究應用的方向及策略。
112-113年:
1.每季公告校務研究相關議題,任務型及常規型議題至少一件。
2.培育各行政及學術單位的種子成員以基庫填報的為優先,培育舉辦教育訓練2場/一年。
3.對校內教師進行徵件計畫,成果發表會1場/一年。
4.與校務發展有關之校務研討會1場/一年
5.對校內同仁進行徵件計畫3件/一年
6.主辦或參與三校交流會議1場/一年
114-116年:
1.每季公告校務研究相關議題,任務型及常規型議題至少一件。
2.對校內教師進行徵件計畫,成果發表會1場/一年。
3.與校務發展有關之校務研討會1場/一年
4.對校內同仁進行徵件計畫5件/一年
5.主辦或參與三校交流會議1場/一年
*總結性成效
每季公告校務研究相關議題,任務型及常規型議題至少一件。
4-2-B
學習成效,
分析應用
【深化】
112-113年:
1.鼓勵各行政及教學單位自訂議題
2.持續執行畢業生就業1、3、5年追蹤,為本校永續辦學方向參考,並落實雇主意見回饋課程修訂機制。
114-116年:
1.讓全體師生習慣用資訊為基礎,實證為本進行課程與相關行政事務的溝通與決策。
2.以各系皆能將畢業生與雇主意見回饋調查結果落實於課程精進,並提出執行成效說明。
112-113年:
1.各學系提出與IR 相關議題,每系所每年至少1件,並將相關數據原始資料存至校務研究中心資料庫。
2.提升畢業後1年流向追蹤調查率達82%
3.雇主滿意度(回饋)調查回收率達82%;雇主滿意度大於4.5分(5分滿分)。
114-116年:
1.每系皆能自行完成學系特有議題調查結果分析與應用
2.提升畢業後1年流向追蹤調查率由83%至85%
3.雇主滿意度調查回收率達83%至85%;雇主滿意度大於4.5分(5分滿分)。
*總結性成效
各單位能應用實證數據於校務決策

關鍵績效指標與管考機制

一、關鍵績效指標

  本校112 年關鍵績效指標詳見各主軸112 年規劃及附表2,其他自訂關鍵績效 指標部分將列入校內管考項目,定期管考。

二、管考機制

  為落實本計畫執行力與達成力,本校將貫徹執行管考機制並定期監測高教深耕 計畫各項指標達成狀況。各項活動辦理或課程推動成果也將透過成果平台,直接瞭解 師生的想法建議,讓整體計畫的執行更加符合教與學的需求。各類管考機制詳述如下。

(一)進階式管考

  為使全校各行政教學單位瞭解高教深耕計畫推動狀況與凝聚共識,本計畫採時 間序列進行3+級管考,透過時間序列進階式管考滾動修正計畫及調整執行過程。首 先,搭配本校例行之行政會議、主軸內部會議進行三級管考,由負責主軸的行政單位 與實際推動業務的學術單位溝通,適時調整執行策略並掌握各主軸的執行進度;每年 由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諮議委員進行二級管考;每年由教育部技職司實施一級督導管 考。另外,各主軸每學期邀請校內外督導委員蒞校進行「+」式的管考。

(二)雲端紀錄數位管考

  此外,運用成果與會計平台管理機制,將各主軸成果上傳至平台,並由診斷小組 監控執行成效與進度。計畫相關的值量化數據均存放於雲端資料庫並與本校校務研 究中心的資料庫整合產出以數據為基礎的校務決策,同時鼓勵校內同仁運用資料庫 的資料進行招生策略、教研精進、提升行政效率等的改善,展現執行長庚深耕計畫多 年後對本校的成效及其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