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軸計畫推動理念


  本計畫以教學創新,全才育成為推動理念,旨在「跨域增能,厚植學習」、「實證精進,創新教學」、「學習認證,就業增能」、「學習自主,多元輔導」為計畫架構,期能全方位優化教學品質,培養學生能力。以下分就各子計畫與執行策略進行詳述。

【2-1跨域增能,厚植學習】


2-1-A跨域學習 多元增能

  為拓展跨領域教學及增加學生多元學習,規劃並開設各類跨領域課程、微學分課程及微學分學程等,進行跨領域對話、跨系院共教共學交流。

1.微學分課程

  為落實學生跨域學習,培育具實作力之問題解決人才,以專業知識及技能出發,規劃「跨域微課程」,由不同系所教師共同設計及融合實作導向教學,且開設以跨學系共同修課,讓不同學系學生得以跨域專業實作,鼓勵四技學生培養「樂跨域」、「作中學」、「學技能」、「習創新」的跨域實作精神,110學年度起四技入學生「跨域微課程」納入畢業條件,學生應修2學分「跨域微課程(0.5學分實作導向教學課程)」達成跨域學習普及性,透過微課程的彈性教學與創新能力,可依課程屬性調整教學時段,110學年度已開設33門課程,協助學生在不侷限學系,自由探索不同的專業與興趣,擴展學生學習的深廣度,讓學生不受科系限制的適性發展。

2.學分課程(含校級創新創業微學程及榮譽學程)

  因應社會與產業發展之需求,跨域人才及未來職場競爭力,透過跨院系與跨域專業合作,善用教學資源及提供學生跨域學習環境,以培養第二專長,增加多元學習及就業機會。本校已開設6個不同領域能力之微學分學程,提供學生申請修讀。每一跨域微學程,學分修畢只需9-14學分,讓學生快速入門的多元專才能力養成。另於111學年度由校級整合2院6系開設30門6模組之創新創業微學程,由各系以專業架構,透過基礎、核心及應用三面向規劃符合學系創業思維與創業鏈結的學群模組課程,以建構學生自主選擇培養專才專能斜槓學習機會,培養學生創業基礎力。此外,規劃於112-114學年度四技各系至少開設一跨領域(微)學分學程,擬於115學年度完成四技一生一學程。

3.學院間跨系跨域共授及共學

  為使學生於校內學習更多元,推動共備教學及跨域共授,自111學年度第2學期起鼓勵各學院開設跨域共授課程(兩個不同學系、領域專/兼任教師合作,共同規劃課程及授課)及共學(讓學生跨學院共修課),以創新整合模式規劃課程教學內容,讓專業課程更專業,豐富課程內涵,學生更樂於學習。

4.跨校跨域-精準照護AIoT

  健康照護科技化是未來產業的趨勢,透過跨校、跨域與理工組教師進行交流與合作,導入設計思考的概念與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科技技術,帶領護理與理工學生共同解決使用端問題。本策略以「護理專題創新實作」課程為軸心,具體作法包括:(1)護理與理工老師分析目前健康照護產業趨勢,訂立該年度專題題目之走向(命題)。(2)護理與理工學生共同組隊,完成一項創新作品。(3)培養學生簡報製作、口說表達與展演能力。(4)業師與產業達人提供作品設計諮詢,增進與產業鏈結的機會,於111年推動已有進行產品原型商品化,唯考量本校專業領域,及產品原型商品化過程總體所需時間,故此部分成效趨向保守,但仍將持續朝此方向推動。(5)鼓勵學生參加校外競賽,展現跨域與實作力。最終目標期盼學生能擁有創新思維與跨域學習力,並透過參與創新跨域競賽,強化學生團隊合作力、提升問題解決力與實作力。

2-1-B 課程3+ 厚植實力

  為建構學生基礎知能與進階職能的養成,由各學院系自112學年起度每系規劃「實作力」、「競賽力」及「證照力」的實務課程,以專業實作(專題實作)課程及實務課程模組,結合業師協同教學,提升產業鏈結教學資源,培養學生實作能力,由學校教師與業師雙師教學,帶領學生透過多元實作課程設計,技能實作指導,讓學生在學習中培養問題思考、解決問題、合作、溝通及資源搜尋,完成個人或團體的實體化創新實品、撰寫創業企劃、技術報告及專利與商品化等實作學習成效,建構學生學習利基,開創成效學習;在競賽力課程方面,於課程教學導入競賽獎勵機制,讓學生的學習成果,藉由競賽過程組織資源,完成主題海報或技能作品團體或個人作品競賽,以提升學生面對問題的思考、解決及溝通合作,以突破限制,達到成果展現能力;在證照力課程方面,以指導學生取得勞動部「乙級」以上證照或教育部認可「同等」效力專業證照、國際相關專業證照等相關課程。

【2-2實證精進,創新教學】

2-2-A教學實踐 精進品質

1.為能增進教師多元教學知能,規劃推動以系列性研習與多元教學研討會或工作坊進行,期能完善教學賦能;對於新進教師教學知能的提升,則安排資深教師輔導機制,透過觀摩與演練,熟練教學技巧,精進教學品質。

2.結合總計畫協助教師釐清撰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研究方法與設計,鼓勵教師參與教學實踐計畫,提高通過率,進而增進教學品質、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創新教學策略與教學實踐計畫通過率,創造雙贏。

3.整合教師教學力,藉由團隊力量精進教學策略,並結合以往已執行之教學實踐計畫成果,團隊成員共同發表文章或參與教學競賽,將創新教學實證化。

4.追蹤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已執行完成之成效,延續教學策略成果,並推廣至相關課程,全面落實教學創新。

2-2-B院級特色 創新教學

1.院級創新教學策略

  透過多元創新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在學習歷程有更佳的學習投入及參與,且將創新教學精神展現在教學活動中,其策略包括:3D教學、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情境教學、團隊合作學習(TBL)及問題導向式學習(PBL)等翻轉教學,以實作及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交流互動,使學生對學科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應用,提升學習成效。

2.課程融滲SDGs發展目標

因應時代潮流,推動課程永續教育,規劃核心能力導入SDGs永續教育內涵進行課程與世界議題及社會責任連結,使學生更加瞭解學習意涵與目標。整合教學資訊,將教學規範、大綱及進度表整併,以系統化管理建置課程文件資料平台,提供教師課程資訊系統化便利文件,並利於後續追蹤各項達成概況。

3.院級EMI課程

(1)建構校內EMI (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支持及資源系統相關措施,推動教師英語授課及獎勵開發專任教師推動實務教學暨教材教具製作獎勵辦法,推動英語實務教學,開設學分學程課程、其他推動全英語實務教學相關活動。

(2)辦理英語授課種子教師培訓計畫,定期舉辦提升教師EMI知能學習營或研討會,透過邀請校外教師或鼓勵教師參加他校舉行之EMI分享等,以提升教師英語授課的意願與自信心。

 每學年規劃開授EMI課程教師分享座談會,並安排mentorship制度,以減少教師之授課焦慮及提升開課之自信度。每一門EMI課程皆聘任英文程度較佳(B1或以上)之教學助理,協助教師授課過程及錄影等。

【2-3學習認證,就業增能】

2-3-A情境學習 技能認證

  為確保本校所培育的學生皆具備其專業技能,推動全校各系學生能力認證,藉由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SCE)瞭解學生整合性學習成果,並篩檢出能力尚需加強的學生,進行輔導及補救測驗,以強化與確保學生之專業技能及學生畢業後的就業能力。另規劃各系舉辦實習前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SCE),除檢核學生專業技能學習成效外,並分析測驗結果,回饋課程,亦可藉此拔擢優秀學生參加全國性各專業類科技能競賽,為校爭光。

2-3-B產學合作 達人培育

  加值就業實作力以承接教育部推動產業學院為規劃思考,鼓勵本校兩院各系規劃對焦產業,銜接就業為導向之課程,與產(企)業共同培育優質專業人才,同時精進教師實務創新及教學質量,提升產學合作能量,並透過具有實務經驗之師資(業師),施行實務教學及指導學生實作學習,使學生能依個人興趣、性向及才能,適性學習發展,且於畢業後能快速與產業接軌,成功實現「學以致用-畢業即就業」之目標。

  本校各系多年來承接教育部產業學院計畫,培育無數人才,以二技護理系為例,護理系考量學生於五專畢業時已取得護理師證書,課程務求以實務接軌職場為規劃,並因循醫療照護發展需求,設計兩大模組「興趣選項模組」及「臨床實作模組」課程,再依模組屬性規劃,每一模組內規劃2-3門課程,課程透過模組串聯學習,融入系核心能力、臨床醫學教育新知及深化學生批判性思考及問題解決能力之教育內涵,運用實習課程讓學生鏈結實作醫院學習,強化臨床實作力,促進學生儘早銜接職場為培育目標。

【2-4學習自主,多元輔導】

2-4-A學習輔導 無縫接軌

  本校學生入學管道多元,為促進各管道入學新生先備能力,接軌專業課程學習準備。自112學年度起,推動新生優學園,銜接大學第一哩課程,以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四技大學部各系與通識教育中心,分別規劃多元教學形式的線上免費學前第一哩微學分課程,提供入學新生做為順利銜接大學各系之基礎與專業課程之先備知識。

1.開設專業學前第一哩微課程,由各專業系依據入學學生應先備知識,進行規劃1-2學分專業學前銜接微學分課程,讓來源不同的學生透過線上進行入學前銜接專業知識的準備,深化基礎學科學習與學系職涯認知,提前紮好學習根基,順利接軌大學學習生涯。

2.開設通識學前第一哩微學分課程,為奠基新生基礎學科先備知識概念,由通識教育中心規劃開設英語文第一哩線上學前微學分課程2-4學分,利用新生入學前的空檔,充實暑期生活,透過線上各種易學易懂的英文教材與教師總整的學前英文知識教材,生動引領學生學習,透過密集的先修學習過程,順利接軌大一英文。

3.新生於優學園所修課程,均可採計為畢業學分,讓學習歷程增加,負擔減少,學習更精準,成效更彰顯。

4.由各系課程委員會通過開設8門專業「學前專業第一哩微學分課程」,通過課程審議。

5.通識教育中心課程委員會通過開設4門專業「學前英文第一哩微學分課程」,並通過課程審議。

  學校提供完善的學習輔導制度,落實學生學習預警與輔導機制,強化學生之學習輔導與成效追蹤,及早關心與協助學生檢核學習狀況,使學生能順利完成學業取得畢業資格。已於110年度購置相關資本門,包含輔導單建立回饋機制、學分學程功能模組擴充、學生跨域微課程對應關鍵能力系統,以及「社團功能模組」平台,用以降低學生休退學率、提升學生學分學程修畢率等。第二期計畫擬再擴充學生「學習預警與輔導」及「長庚六藝」相關平台系統,提供教學單位學生學習預警及輔導成效、各課程科目預警及輔導成效統計、畢業條件確認與自我檢核及休退學率之比較與原因分析等,作為各教學單位規劃學生學習預警與輔導策略之依據,降低不及格科目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含)以上學生數及提升輔導通過率。同時,辦理競賽使學生瞭解「長庚六藝」與各系系級核心能力的對應關係、各項驗證指標內容與標準及檢核期程,透過長庚六藝系統,學生可進行「長庚六藝」自我能力的自主檢覈,以提升學生「長庚六藝」自主檢核率及完成率,並整合六藝大數據資料層面的應用,優化提升學生專業實務技術能力成效之分析與應用。

  優化與落實教學助理(TA)的角色與功能,除著重於英文能力與數位能力,如Webex教學、拍攝數位教學影片、影片剪輯後製等課程訓練外,亦協助教師教學平台資料之建立與處理,另強化其領導力,辦理「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以深化教學助理之職能,有效充分協助教師教學過程,發揮師生橋樑角色進而優化整體教學品質。

2-4-B自主學習 能力加值

1.鼓勵教師投入數位教學並維持良好的教學品質,除持續辦理「以實整虛數位教學工作坊」系列課程,鼓勵教師申請以遠距數位方式授課之彈性課程外,更獎勵教師通過教育部數位學習課程認證,以提升整體數位化教學品質。

2.啟動第二期數位學習認證工作坊,鼓勵通過教育部數位學習課程認證教師擔任「校級數位學習課程輔導種子教師」,協助扶植教師建構數位化優質教學能力,為培訓各系所種子教師遠距教學課程設計,進行為期一年的數位課程規劃與製作,以期應用於課程之翻轉及創新課程之開發。

3.成立數位化遠距教學認證社群,邀請專家指導教師翻轉教學,使每一位社群教師完成課程實體+同步+非同步之數位化遠距教學規劃,加值教師教學量能,並達成教育部數位化課程認證。

4.結合校務研究資料進行大二~大四學生學習成效問卷調查,累積縱貫性調查結果以瞭解學生學習需求與特質,將調查研究結果回饋於教學及相關學習活動推展之依據。

5.護理及民生學院及通識中心規劃必修課程1-2門實施全課程線上教學攝錄,提供學生數位化自主學習與課後複習。

6.增進設備數位教室之建置,智慧遠距數位教室以及增設教室錄影追蹤系統,教師授課過程及教材之數位化,提供學生課後學習以及遠距學習的空間。

7.應用數位課程管理平台,以虛實整合的方式帶動校園內數位內容,提供各系所教師專業間交流機會,亦解決匯整教材、聯絡學生訊息發佈及繳交作業計算成績的不便。

8.為提供學生多元課程諮詢與輔導模式,邀請教師擔任課後輔導顧問師,提供課後時段進行實體課業輔導及線上輔導模式;學生能自主安排課餘時間,運用課後輔導學習資源,作為精進課業與學習之管道。

9.強化關鍵能力輔助學習及輔導,依據教務系統將學生學習較困難之科目(不及格科目),例如:化學、生化、解剖生理學、微免學等,或實作、實驗課程、技優領航輔導與學習落後學生進行課後指導,亦可針對必修課程規劃專業教師進行課後專班輔導,輔導型式以自主募課微學分(0.5學分)或自主募課方式進行,提供更貼近學生需求的學習輔導課。推動「募課微學分課程」之教學類型,包括參訪、研習營、數位學習(如遠距、磨課師)及EMI教學等方式進行教學,鼓勵學生依學習興趣或職涯規劃自主多元學習,以提升專業職業競爭力為導向。

10.持續落實各系國考或勞動部相關證照輔導,規劃並辦理相關輔導策略以協助學生統合相關專業核心能力與提升學生考取國家證照之實力。

112年績效指標

主軸二成果

庚新國際,產學躍進計畫

Achieving Characteristics of Health Care

Get Star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