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軸計畫推動理念


  本計畫主要目標是培育兼具博雅人文精神與關懷社會的健康照護人才。健康照 護人才的養成教育,除了通過嚴謹的專業系所學理、技術認證外,人文關懷至關重要。本計畫以「人」為本,關懷及理解學生的人格特質,從人的自身需求、欲望出發,進 而推己及人,尊重包容與服務利他,實現自我,並與社會共善,永續發展。

   本計畫以敘事溝通、社會實踐、永續共善為三大目標,以人(學生、教師、社區) 為度,以議題導向及steam 課程開發設計,建置系統性的社會實踐學分學程,以及建 構通識與專業系所跨域合作機制,培育數位科技時代兼具認知彈性及人文溫度的健 康照護人才。本計畫有三分項計畫、七個執行策略及二十個推動重點,分述如下:

1-1 敘事溝通,國際視野

  強調以人為主的具身敘事與溝通表達,包含中文、英文、體育與資訊課程的書寫 與溝通表達。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是敘事力的基礎,健康力是人生最大的資本,而資 訊擷取與詮釋應用,並具國際視野的能力,則是有效溝通並解決問題的進階能力。本 分項計畫藉由課程、活動與自主學習認證,強化學生的敘事溝通與國際視野。

  課程分礎石、關鍵及總結式等三種課程。礎石課程(閱讀與寫作、英文、體育、 資訊科技與軟體實務)探索以奠基,關鍵課程(溝通與表達、ESP 課程、運動選修課程、 大數據視覺化分析、運動美學steam 課程)強化議題分析,總結式課程依通識中心符 應未來社會趨勢及學生學習需求,提昇學生自主學習與議題跨域學習所制定的通識 基本核心素養(中文力、英文力、健康力、資訊力)檢核標準及具體作法實施之,著重 創意實踐與應用。活動則有研習、實作工作坊及競賽。自主學習認證則結合通識基本 核心素養的認證。賦能學生依興趣選項,自主學習。

   溝通力認證部分,除參與參與學校設定校際共享中文能力教材測驗或第三方認 證,發展校際中文能力教材及檢測認證規準外,提升敘事溝通的表達能力,則是讓學 生運用溝通理論或對話理論的概念和技巧,探索溝通情境,自主應用多元策略,完成 議題式的小論文、企劃書、報告或展演等學習成果。

  移動力認證部分,則是依學生入學英文能力進行分級教學,除協助學生通過英文 檢測,達成本校英文畢業門檻之外,規劃證照輔導課程、分級輔導課程,辦理英文簡 報實務競賽、遊戲闖關學英文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且提供英文自學平台,讓 學生自主學習與刻意練習。此外,推動實務導向的ESP 課程教材教法,發展EAP 課 程教材教法與發展校際專業英文教材教法,全面提升學,提升英文聽說讀寫能力,促 進國際理解。未來亦規劃發展其他外語能力的認證檢核標準。

   健康力認證部分,讓學生透過評估個人體適能與運動技能,依興趣正確地規劃個 人的運動計畫,持續執行並不斷自我檢視與反省修正,且對有興趣的運動比賽,搜集 完整資訊,進行運動禮節、和諧互動及選手行為態度等面向,深入分析與評論。同時, 推動運動steam 課程,辦理名人演講,提升學生健康力自主學習的效能。

   數位力認證部分,主要提升生資訊安全與倫理觀念認知、APP 程式設計能力、 雲端與電腦軟體應用基本技能。同時,透過開設實務導向stem 課程,讓學生自主依 興趣設定主題,透過政府資料開放平臺蒐集資料、繪製統計圖表、分析結果並簡報, 發展運用數位科技自主學習的能力,未來規劃程式語言微學程。

   各項推動重點績效評核指標,為學生通識核心素養能力認證、學習成效之量化、 質化數據資料及跨域課程開發數。

1-2 人文創新,社會實踐

   著重跨域共學與人文實踐,強調讓人有感的在地連結與議題導向的社會實踐,從 立己到利他,與社區同創共享共學,服務創新,改善問題,並從中獲得自身的滿足與 幸福,享受社會創新對自己的重要價值。本分項計畫藉由課程、自主學習認證及自媒 體策展,推動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

   礎石課程(心理學)培育學生傾聽、同理,理解語言或行為背後的動機與目的,認 識自我,正向思考;關鍵課程(社會學)著重動態問題的認知彈性,促成知識理論的生 成與實踐經驗的反思;總結式課程為「關懷力」認證/永續發展與USR 微學程,期使 學生主動探索關心的社會議題,思辨及整合所學理論,運用工具,規劃以社區議題為 導向的創新服務方案,實踐並反思。「關懷力」認證項目依學生學習興趣,選擇心理 現象或社區問題的觀察記錄,或是社區行動企畫書、照護自媒體Social TED 策展、 AI 科技與健康照護人文反思日誌等。「永續發展與USR 微學程」提供學生永續發展 與社會實踐的系統性整合能力,各項推動重點績效評核指標,為學生關懷力認證通過 及能力提升成效、微課程學生數與學習成效。未來則發展多元化議題與解決方案。

1-3 扶苗利他,永續共善

   聚焦共學培力、健康樂活與永續發展,連結本校中、長期校務發展,且植基USR 執行成果,擴大校內師生公民參與,扶植USR 校際教師社群計畫及個別課程,促成 校際跨域聯盟,與社會共善。本分項計畫藉由課程結構調整、場域與學習風氣營造及 37 績效管理,讓師生及社區里民感受到是在做有意義的工作,尋求「自我—他人」、「存 在—行動」的平衡,獲得自我實現與對社會的認同歸屬感。

   課程結構調整部分,除持續補助校內USR 課程與種子計畫,激發學生公民參與的熱忱,帶領學生與社區共學,發掘議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營造社會參與的學習風氣,進而深度體驗及思辨利他服務的個體化學習影響及改變。三學院社會實踐課程,亦強化學生社會議題數據資料的分析能力,建構全校性的USR 課程地圖與學習路徑。場域與學習風氣營造部分,則擴大校際參訪見學,以永續發展為本的議題式師生社群,排除教師執行USR 障礙,驅動USR 跨域聯盟合作。推動重點有教師增能社群、前瞻議題共學研究(高中端)、校際跨域教材教法的開發。績效管理部分,強化USR 獎酬激勵策略以及推動USR 影響力時間。完善激勵及獎酬制度提供教師教學資源、心理支持與榮譽表彰,擴大校園推動大學社會責社的渲染力;而推動USR 影響力時間的重點做法,持續透過在地論壇掌握社區議題,盤點本校量能資源,落實社會影響力評估,除了記錄、彙整本校USR 執行亮點成果,也精進社會實踐成果回歸教師教學、研究、產學創新,並逐漸朝向國際交流,與社區共同創建地方知識地圖,永續發展。各項推動重點績效評核指標,有USR 與中長期校務永續發展的具體成果、學校教研能量成果、與公私立部門產教研合作成果、社會影響力評估以及每年出版永續發展計畫書等。

  

圖5 主軸計畫推動架構

112年績效指標

主軸一成果

長材茂學,教學創新計畫

Get Started